行业资讯

展望大气污染防治的行业趋势

发布时间:2020/03/01 | 关注:1281

趋势一:火电行业已达超净排放,未来市场由运营驱动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逐年趋严,伴随2016年开始大幅上调的火电大气污染改造补贴电价,自2014年7月开始的火电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即将接近尾声,并且取得明显成效: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物显著降低。

预计火电超低改造将于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在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火电产能几乎不再增加,2019年后火电大气治理市场主要来自运营与维修。在此假设下,预计火电大气治理市场2019年下滑趋势将继续,2020年以后有所反弹,2019-2025年保持4.1%的年复合增长率,2025年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其中第三方运营市场是火电治理市场未来增长主要动力。

趋势二:决战非电,打赢“蓝天保卫战”

非电市场有潜力、规模大

“打赢蓝天保卫战”将推进大气治理工作重点向非电行业转移。目前非电行业约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我国非电大气治理相关政策仍待完善,废气平均排放标准远宽松于火电行业。

随着政策加码,预计中国大气治理市场2023年将达到峰值1100亿元,非电成为主战场,占比从2016年的51.8%提高至2025年的69.7%。非电大气治理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直至2023年达到峰值811亿元,2024年以后将出现下滑

钢铁行业治理与VOCs治理将成为非电治理的主战场

钢铁行业近两年作为大气治理重点,2019年设备销量将出现井喷,2020年整体市场达到峰值306亿,之后设备销量大幅减少。VOCs治理未来五年将保持快速增长直至2023年达到顶峰295亿元,2024年开始由于设备销量大减导致整体市场下滑。

其他非电行业市场规模较小,且市场规模变化与钢铁相似。水泥行业改造预计2020年完成,市场达到峰值90亿元左右后将出现断崖式下滑,2021年后市场规模将维持在55亿左右。陶瓷行业大气治理未来四年将保持快速增长直至2022年达到峰值66亿元,2014年市场将整体下滑至45亿左右的水平。玻璃行业改造预计2020年基本完成,达到市场峰值27亿元后将出现下滑,2021年以后每年维持在21亿元左右的水平。砖瓦行业改造预计2023年基本完成,达到市场峰值150亿元后将出现大幅度下降,2014年以后市场规模维持在110亿元左右。

趋势三:攻克非电,需看第三方治理

第三方治理模式有优势

非电市场虽然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但进军非电也面临着重重困难。非电大气治理普遍面临市场分散,资金短缺和人才不足三大难题:

市场分散:与火电相比,非电领域的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广泛,工业生产设备及工业燃煤锅炉更加分散。例如,钢铁行业前五产能占总体的比重仅为22%,火电这一占比则达到了51%。

资金短缺:钢铁、玻璃、水泥等重污染行业盈利水平较低,环保设备与运营的支付能力有限;当前财政补贴主要集中于“煤改气”、“煤改生物质能”等,对非电建设环保设施改造补贴较少。

人才不足:非电领域大气治理的规范政策于2013年开始频繁出台,面对突如其来的监管,工业企业与大气治理企业均存在人才、技术等方面能力缺乏的问题。同时,政府(尤其是环保部门)在环境监测、监督、处罚方面缺乏足够的人力、精力和资源,对政策的执行情况、减排及治理效果的监管也有所不力。

欧盟的经验表明,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业的发展成熟,相比工业企业自行管理,更多市场份额被专业的环境服务公司获得。

而且,第三方大气治理企业具有成本,融资和监管三大竞争优势:

业务专业化程度高带来的成本优势:第三方大气治理企业运营项目可达数十甚至上百个,运营规模大,可有效摊薄运营与维护成本;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数据,相较于企业自己治理,第三方污染治理企业成本可降低10%~20%

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案,缓解企业经济压力与投资顾虑:中国排污严重的钢铁、水泥、化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行业整体利润率低,从业企业资金紧张,无力安装污染治理设备;近年来国家治理标准与技术路线规范频繁更新变化,行业从业企业对治理技术的成熟度与可靠性均不够了解,因此投资顾虑较大,同样降低了其安装污染治理设备的意愿。第三方治理企业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案并保证治理效果,对这一问题形成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承接业务后责任集中,方便地方政府集中监管:第三方污染治理企业承接业务使得环保部门从监管分散的排放源变为监管集中可控的第三方企业,且第三方企业对政策具体规范内容了解,政府监管难度降低、效果提升。

因此未来第三方治理模式将成为市场主流大气治理模式。初步估算到2025年大气第三方治理市场将达到540亿。其中非电将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占第三方治理市场的比重将从2016年的43%提高至2025年的62%


摘自北极星大气网

 


文章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火电行业,钢铁行业,非电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