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火力发电厂烟气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19 | 关注:9123

目前,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类型包括燃煤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等。燃煤锅炉烟气的主要成分为N、O、颗粒物、CO、SO、氮氧化物(NO)、水蒸气等,另外还含有较少量的CO、SO、H、CH和其他烃类化合物(CH)。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烟气的主要成分是N、O、CO、CO、SO、SO、氮氧化物、硫化氢、氨、少量挥发性有机物和固体颗粒物等。除了氮气、氧气和CO,烟气中的其他成分不同程度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其中,CO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

1、SO的来源、特征及危害

化石燃料中的硫元素在燃烧状态下大部分转化为SO,少部分转化为SO和气态硫酸盐。大气中的SO主要来自于煤炭,其次是石油,天然气中含硫较少。

硫氧化物排放主要是由于煤中硫的存在而产生的。硫在煤炭中以无机硫或有机硫的形式存在,燃烧过程中绝大多数硫氧化物以SO的形式产生并排放。此外还有极少部分被氧化为SO吸附到颗粒物上或以气态排放。

SO是一种无色气体,不易燃烧,不易爆。当空气中SO的浓度含量低于1μL/L而高于0.1μL/L时,人便能感觉到不同的气味;当SO浓度高于3.0μL/L时,空气有辛辣、刺激性气味。SO暴露于空气中能部分转化为SO和硫酸,其盐类的转化主要依靠光化学氧化或接触催化氧化过程。

硫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影响空气的能见度,以及以酸雨的形式腐蚀材料、破坏植被和岩石等。目前,单纯的SO对于人健康的影响在流行病学方面并不确定,但硫氧化物在高湿环境中作为颗粒物质对人健康的影响较大。

2、SO的来源、特征及危害

燃煤锅炉中SO的典型转化率低于1%。去除氮氧化物的催化工艺会促进SO氧化成 SO,转化率为0.5%~2%。当烟气温度低于260℃时,SO易与烟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硫酸易创造严重的腐蚀条件。

当烟气经过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后,烟气中的硫酸易冷凝形成酸雾。酸雾是烟气中颗粒物的重要贡献者。酸雾直径低于0.5μm,但少量酸雾(低于5μL/L)即导致可见的蓝烟,即使蓝烟中不含固体颗粒物。

3、NO的来源、特征及危害

NO因氮元素和氧元素的组成不同而存在多种形式,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NO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氧化,NO主要由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组成。煤炭燃烧过程中排放的NO是NO、NO及氧化亚氮(NO)等的总称,其中以NO为主,约占95%。NO的形成主要包括热力型NO和燃料型NO。热力型NO的形成与燃烧温度密切相关,燃料型NO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燃料含氮量,电厂燃用煤炭收到基含氮量多在2%以下。

NO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被O和光化学作用氧化成NO。NO在常温常压下为棕红色气体,能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具有腐蚀性。

NO能和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输氧能力下降。NO对血红蛋白的亲和性约为CO的1400倍,相当于O的30万倍。

NO是刺激性气体,毒性很强,对呼吸器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气肿,还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组织缺氧。

此外,大气中的NO与有机烃反应可形成多种光化学反应产物,导致光化学污染。

4、烟尘的来源、特征及危害

烟尘是煤燃烧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烟气中的颗粒物,包括固态或液态的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一般情况下,烟气中颗粒物的粒径为1~100μm,其中,粒径小于10μm和小于2.5μm的颗粒物分别称为PM₁₀和PM.,两者均属于细颗粒。当颗粒物粒径小于1μm时,颗粒物易发生凝并作用。细颗粒来源于煤的燃烧,同时也有一部分来自SO、NO和可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大气作用下发生的化学转化。烟气中的烟尘排放会影响透光度、加剧SO对人呼吸道的不良作用等。相比于大颗粒烟尘,PM.对人体更加有害。

燃煤电厂烟气中的烟尘浓度与锅炉炉型、燃煤灰分有关。煤粉炉烟尘排放的初始浓度大多为10~30g/m³;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主要燃用劣质煤或煤研石,烟尘排放的初始浓度大多为15~50g/m³。

5、汞及其他重金属的来源、特征及危害

重金属排放来源于煤炭中含有的重金属成分,大部分重金属(砷、镉、铬、铜、汞、镍、铅、锌、钒)以化合物形式(如氧化物)和气溶胶形式排放。煤中的重金属含量通常比燃料油和天然气高几个数量级。在众多重金属中,汞在煤炭中经燃烧后多以单质汞的形式存在(部分被氧化成氯化汞),具有易挥发的特点。烟气中汞的浓度为每立方米微克数量级。目前,常规的烟气处理工艺无法去除单质汞。某些化合态的汞具有强毒性。汞进入水体后被微生物转化为甲基汞,易富集在鱼类脂肪中,从而进入食物链。

6、CO的来源、特征及危害

CO为无色无臭气体,易燃,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烟气中的CO多源于煤炭、天然气或其他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常温常压下,CO在空气中的存在比较稳定,是具有一定累积性的大气污染物。CO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引起缺氧症状,接触时间较长则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心肺功能变异等,甚至死亡。

7、CO的来源、特征及危害

CO是温室气体之一,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全球大气中CO浓度的升高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用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或进行CO捕集与封存是CO减排的重要途径。

来源:热电环保 侵删


文章关键词: 火力发电,电厂烟气,污染物,硫氧化物